没地方去,就跑步去

  • 【字号:
  • 阅读: 1621
  • 发布时间: 2020-05-27 16:15:59
  • 个人简介:

    李兆麟,男,1995年1月生,陕西西安人。2018年8月毕业后,到海投公司所属老挝北隆赞湖综合发展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工作,负责写字楼的招商运营。从2016年11月至今,参加过8场马拉松赛事,其中6场半程马拉松,个人最佳成绩1小时51分;1场全程马拉松,个人最佳成绩4小时29分;1场迷你马拉松。平日里也热爱骑行,骑行过了海南岛、青海湖等。西藏是一直向往的地方,目前在等一个时机骑行川藏线。

     

    没地方去,就跑步去

    (作者:李兆麟)

    “至少在跑步时不需要和任何人交谈,不必听任何人说话,只需眺望周围的风光,凝视自己便可。这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宝贵时刻。

    ——[日]村上春树

     

    每一个坚持跑步的人,身后都有一个如何开始跑步的故事。有的人因为纯粹喜欢奔跑,比如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跑马拉松的女人芭比·吉布;有的人把跑步作为一种起步的健身方式来保持身材,就像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也有人本就是遵从本心与态度的,以跑步明志,不计前程得失,始终向前奔跑,就像阿甘。但是我就不一样了,我开始跑步的原因很简单——喜欢上了一个姑娘。

    这件事,还得从6年前开始说起。

    如果把时间轴转回2014年,大家很有可能会认不出来我。那时的我刚上大一,是一个体重接近两百斤的胖子。高三那年的伙食太好了,且运动时间几乎没有,所以把自己足足吃到了93公斤,也因此成为了大学同学口中的 “胖哥”。

    人真的很奇妙,一旦在一个舒适圈待久了,就不会主动想着跳出去。那时的我倒也有点安于现状,没想着改变。

    而这一切,随着一个姑娘的出现改变了,我的人生也因此跟跑步 “结上了梁子”。

    “我要瘦下来,我要追到她。”

    思来想去发现跑步是一个不错的选项——它不需要伙伴或对手,也不需要特别的器具和装备,更不必特地赶赴某个特别的场所,有一双合适跑步的鞋就够了。于是在购买一双跑鞋后,我开始了为期4个月的“魔鬼”训练。

    那时的我,有一张很明确的规划表,每天的跑步距离及一些附加运动都有所记录。

    “万事开头难”这句话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刚开始的我每天仅仅只能绕操场跑5圈,那时的我觉得那5圈是世界上最漫长的时光。带着约两百斤的肉,每迈出一步都觉得特别累,跑上20分钟我就感觉喘不上气,心脏咚咚地猛跳不止,两腿也开始发抖。甚至只要操场上有同学看我跑步都会觉得不自在。

    尤其是第二天起床后,只要稍微意识清醒,就立马能感受到全身的肌肉仿佛被十斤大铁锤连夜敲打到分崩离析的酸爽。那一阵,“放弃”的念头时常萦绕在脑海中。

    幸运的是,我最终没有放弃。我把跑步当成像刷牙一样的必做之事每天坚持,因此我的进步非常快。大约半个月之后,我的身体机能已经完全适应,我开始逐渐加量。对于饮食也开始有所控制:我狠下心来放弃了油炸食品和碳酸饮料,转头就投奔了白粥馒头鸡蛋的怀抱。整整4个月的坚持,将一个曾经标准的垃圾饮食上的巨人,硬生生拗成了清淡健康饮食的代言人。

    好像坚持真的会成为习惯,习惯也真的会成为自然。渐渐地,每晚的跑步成了我最为期待的事情。

    我跑的相当认真。刚开始的一周我可能只能跑15公里;4个月之后,我每周却可以跑到50公里,每周跑5天,每天跑10公里。最后那个月我跑到了210公里,体重刷刷刷从93公斤减到了69公斤,以至于那年暑假回到家,父母都没认出我来。这几个数字便成为我“跑的认真”的标准。

    姑娘最终没有追到。但跑步确确实实已经成为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年之后,也就是2016年11月13日,我跑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半程马拉松——桂林国际马拉松赛。我清楚地记得,那天天空下着大雨,气温只有11度,但内心确是无法抑制的激动。

    任何人的第一场马拉松比赛都应该是享受与自如的,我的心态也是如此。拍新奇的照片、和跑友聊天交流心得与经验、看看路两旁不一样的风景。我没有把它当作一场比赛,也没有刻意去追求成绩,就是告诉自己享受它。

    最终我的第一场半马的成绩定格在了2小时35分。

    同样也是一年之后的11月,同样也是在桂林,我人生中的第一场马拉松也圆满落幕了。不同的是那天真的很冷,气温可能只有6度。

    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跑过35公里以上的距离,平日里训练也只是跑到30公里便停下。前25公里还在我的控制范围内,节奏和步伐都比较容易调控。但最难熬的就是30公里到35公里的那一段路程,正式的疲劳徒然袭来,不论补充多少水分,喉咙立刻就会变得干渴。步伐也随之减慢,此时的思想斗争尤为强烈。是就此停下,还是坚持到底呢?

    思想斗争的过程仿佛世界都静止了,可我的脚步并没有停下。不知不觉,我好像也没那么累了,步伐重新回到了我的掌控中。瓶颈期短暂的折磨了我一下,然后一切又都恢复正常。

    望见终点总是令人高兴的事情,我很想用尽最后的力量加速猛冲,然而两腿怎么也不肯大步迈向前去。那种感觉就好像腿部的肌肉被人拿着针管一点点的抽完。跑到终点时,下意识没有想什么成就感,满脑子是“终于不用跑下去了”这样一种安心的感觉。

    当完赛奖牌挂在脖子上的那一刻,我知道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最终我跑了4小时29分,这个成绩不高,但也是我一步步跑完的。

    2017年至今,我仍保持着每年至少参加两次马拉松赛的习惯。渐渐地,跑步的圈子不断扩大,骑行也加入了我的尝试和热爱清单。

    2018年对我来说是意义重大的一年。如若以数字作为标准去评判:这一年我骑车走过了2080公里,深入感受了海南岛、青海湖、滇池、抚仙湖的独特风光;也迈着腿跑过了578公里,把个人的半马最佳成绩刷新到了1小时51分。毕业之后便到了老挝工作,异国他乡的生活并没有让我迷失自己,依旧在坚持着多年的跑步习惯。并在年底参加了一场只有12公里的迷你马拉松。

    跑步和骑行对于我来说,不单单是有益身心的体育锻炼,它们更像是一间我独有的一方净土,在我迷茫失意的时候给我一个方寸之地去思考,去做好每一个生活和工作中的决定。

    朋友总会问:“我跑那么久到底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喜欢。喜欢的事儿自然可以坚持下去。正是因为热爱,所以我愿意从老挝飞到成都、昆明去跑马拉松赛。

    跑步也给了我另一种生活的角度。这是在跑步机上或是简单绕圈跑所做不到的。去参加马拉松赛事也一样,我会选择不同的城市去参赛。每一次的赛道或多或少会给我一些惊喜,因为前路是未知的,一旦我踏上这赛道,就会想去探索这段未知的赛程。我不知道这个路口转过之后是否会有让我眼前一亮的风景,又或许是一段不太容易的上坡路,正是因为这未知的感觉,会让我更加放松的投入到比赛当中去。

    在长跑比赛中,如果说有什么必须要战胜的对手,那就是之前的自己。只要勇敢地迈出下一步,就是对原来的那个自己的一次成功挑战。选择不同的城市参赛,跑步之余我也可以去享受那座城市的美好,虽然可能仅仅是那短暂的周末两天。

    工作压力大的时候,我会边跑步,边思考当下的问题如何解决;至于参赛的时候,更多的是在思考如何让自己赛后的朋友圈看起来层次分明又不落俗套……有时候还会无端的想起往事,又或者什么都不想。倾听着与我交臂而过的人的呼吸,一面沉湎于思考之中,一面铭刻下时间的痕迹。

    后来自己好像也慢慢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跑步爱好者。内心不敏感如我,也真真能感受到坚持跑步给我带来的改变:曾经的我无法轻易静下心去思考,无法真正有底气地做出决定,我也时常会慌张地自我怀疑;但是爱上跑步之后,那些在奔跑中散在我的汗水中的时间,都给了我冷静思考和下定决心的机会,我越来越自信,自信地做出人生中每一个决定。每一次的往前奔跑,都是一寸扎扎实实的成长。

    我是鼓励身边的朋友都去尝试跑步的。有时刷朋友圈看到朋友打卡跑步的记录,我也总不忘留下“注意膝盖”的评论。这四个字,或许简单,但对我来说,可能是一个跑步爱好者能给到朋友最真挚的建议。

     

    点赞:
      (0)
      分享:
      • 联系方式
      •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信息产业基地林溪路188号云南建投发展大厦8楼
      • 电话:0086-0871-67206199

      • 集团微信

      • 海投微信

      • 手机网站
      云南省海外投资有限公司  2024 - 2027 Copy Rights 滇ICP备18002126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9102000281号

      技术支持: 方森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