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公网安备 53019102000281号
抗“疫”路上的“逆行者” ——记海投公司防护用品境外采购小分队
春节假期本是全家团圆、其乐融融的日子。今年的春节假期却因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过得如此不同。对于大多数平凡的老百姓来说,宅在家里就是对国家最大的贡献。然而,对于海投公司参与境外防护用品采购的这群小伙伴们来说,却要“逆行”而上。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接到集团通知,海投公司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担当作为,积极发挥驻外机构和海外留学回国员工多的优势,整合优势资源,通过多种渠道,境内境外高效联动,组建多支采购小分队,从老挝、越南、缅甸、泰国、印度、斯里兰卡、韩国、黎巴嫩、俄罗斯、英国等10多个国家,搜寻货源,采购了一批又一批口罩等防护用品,支援新冠肺炎疫情灾区,谱写了一取可歌可泣的感人乐章。
最强组织保障:境内境外高效联动通力配合
虽然是在春节假期,但工作效率丝毫未打折扣。一接到通知,公司立马行动,通过电话、QQ、微信群等线上沟通渠道,成立了以公司主要领导为组长和副组长、相关领导班子成员为成员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全面指导公司的疫情防控工作。
面对全国上下口罩等防护物资极度紧缺的现状,一方面,公司要求老挝、缅甸、斯里兰卡、中国香港等公司业务所涉及的区域和地区,充分调动资源,极尽一切所能,积极寻找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防护用品。另一方面,公司层面充分利用海外留学回国工作人员较多的资源优势,积极调动境内外资源多方面寻找货源。
在公司领导的统筹安排下,公司党委工作部部长杨晓玲负责公司疫情防控的日常协调组织工作。从春节前到老挝出差,1月27日(大年初三)回到昆明,直到收假前,整个假期几乎没有休息,都在忙上忙下,线上线下对接、协调相关工作,同时,还在多方寻找资源,积极抢购口罩。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杨佳负责公司本部防护用品采购统筹协调工作,工作千头万绪,事情多且杂。她组建了公司海外留学回国人员微信小组,充分调动大家的力量寻找货源。大家积极响应,牺牲假期,自觉投入到这场抗“疫”之战中。“口罩单价多少?”,“产地是哪里?”,“质检报告、营业执照、医疗器械生产证是否齐全?””“辛苦了”、“麻烦了”、“谢谢了”……每天的微信群里,诸如此类的话语,她不知要重复多少遍。公司领导找她,境内采购小组的人员找他,供货商找她,电话、微信语音、微信消息……每天从早到晚,她的电话响个不停,最多的时候,一个小时接了30个电话。
境内采购小分队:打着“飞的”到南宁寻到货源满载归
疫情防控期间,有一部分人,不得不放弃宅在家里的舒适与安全,去扮演“逆行者”的角色。
2月初,公司通过一些渠道,得知广西南宁有一个货源。昆明与南宁相隔数百公里,再加上国内对口罩的需求量如此之大,行动慢了一小步,货源就有可能被其他人抢走了。公司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当机立断,指派公司综合办副主任刘旭、财务部员工李登位、董事会办公室员工朱国亮三人到南宁与相关人员对接,实地查看样品,锁定货源。他们自称“南宁小分队”。
一接到通知,南宁小分队员们就开始研究、查询路线,由于疫情防控,全国各地航空公司大部分航班取消,可选择的空间非常小。经过综合考虑,他们乘坐了第二天上午8点25分这趟最早的航班到达南宁。在南宁,他们实地拜访了相关人员,仔细查看了样品质量,当机立断确定了进口。随后,这批货物如期从老挝运抵昆明。
彼时,南宁小分队员们来到昆明长水机场。刘旭清楚地记得,在昆明长水机场,清关之后,那批货物,总计3088盒,每一盒他们都认真检查确保质量;62箱、773公斤,他们都一箱箱扛过,运回集团……
公司斯里兰卡区域员工王珑翔作为留学回国人员防护用品采购微信小组成员之一,他先后联系韩国、老挝等地的货源,从老挝进口采购了两批KF94和N99高等级防护口罩,支援疫情灾区。说起这其中的困难,王珑翔感慨颇深,他说,武汉疫情爆发后,感觉全世界的口罩都很紧张,有时候刚得知有口罩的消息,才跟公司汇报后去联系购买,就被告知已经被人买走了;口罩价格也是一天一个价,随时都有可能涨价;此外,一批口罩从国外进入中国,再到昆明,要经历重重关卡,不确定因素很多,每天都感觉是提心吊胆的。
十多天来持续采购境外防护用品,随着货源越来越紧缺、各国海关限制出口、价格一天天高涨、货源供应不稳定等各种因素叠加,采购小组们一度感到很疲惫。每每这时,大家就互相打气,一句“辛苦了”可以让寒冬变暖;一句“没事,能为这次疫情做点事情是我的荣幸”可以让疲惫褪去;一句“挺过去就好了,什么都好了”可以让缺油的车再次能量满满。
境外采购小分队:搜寻遍了老挝各省大小药店
与此同时,境外各区域的采购也在有条不紊地持续进行。
桑雅兰作为海投公司的老挝籍员工,是老中联投公司的总经理助理、综合办主任,这个在中国读大学,回国后又在中老合资企业工作的老挝人,知道中国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后,就想着要为中国做点什么。1月29日下午,桑雅兰接到集团老挝区域负责人、海投公司副总经理、老中联投公司董事长刘虎购买口罩的通知后,她立马联系了药店、代理商、亲戚以及在泰国的医生朋友,充分调动老挝朋友的资源,发动老挝同事的力量,搜寻遍了老挝各个省大大小小的药店,竭尽全力地抢购口罩等防护用品。起初,她在一个药店里预订了1000盒口罩,当她在约定的时间前去拿货时,便被告知,货已经被人买走了。有时候已经付了款,以为可以板上钉钉了,最后货还会被人抢走,还会被店员把钱退回来。5盒、10盒、20盒、80盒、600盒……桑雅兰、闫旭、象、伊洋、杨晓霞、高进、埔、辰逸、季娜、郭光亮、宋树桂、陈俊等员工,一家药店一家药店的跑,聚沙成塔、聚少成多,终于买到了一批又一批的口罩。
桑雅兰说,中国与老挝山水相连,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中国给予老挝的帮助很多,每次我们遇到困难,中国都会伸出援手,帮我们渡过难关。这次中国遇到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在中老合资企业工作的老挝人,能为中国抗击疫情贡献一份绵薄之力,我们感到十分荣幸。相信中国一定能渡过这个难关。
老挝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缅甸曼德勒城市发展综合有限公司等境外子公司,也积极投入到这场国际采购中。老挝石化综合办公室负责人王培智与广阿龙、阿沙、石志远等中老员工,积极寻找货源,购买口罩等防护用品寄回国内,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缅甸曼德勒公司员工袁思思春节值守项目现场,发动中缅员工力量,第一时间组织购买了一批口罩空运回中国。曼德勒公司员工叶欢欢春节假期在韩国游玩,得知公司在境外大规模采购口罩的消息,他寻遍了韩国各大药店,积极寻找体温枪、口罩、防护服等防护用品……
最优后勤保障:清关收运搬一条龙有序衔接
第一批大规模的口罩物资从老挝万象机场顺利寄出,但是,老挝采购小分队员依然放心不下,因为这是海投公司第一次接收境外物资。老中联投公司投资及战略发展部主任闫旭反复和机场确认是否可以顺利通关,一直和国内人员配合提前准备接收工作所需资料,真真正正确认货物可以顺利入境,海投公司可以顺畅领取物资她才算松了口气。
通过航空运输方式进行大宗物资进口在海投公司整个业务操作中尚属首次,到机场后如何清关成为摆在公司面前的一道难题。
2月1日下午6点,远在泰国度假的公司物流部副经理张海娜接到公司的通知,第二天有一批货物要从老挝空运到昆明,务必完成物资清关工作。张海娜说,当时,货物情况不明晰、无相关操作经验、实时政策更新频繁,这些都为保障物资顺利进关增加了难度。通过紧急协调各路物流资源,研判出口国对防护用品出境是否存在政策限制,精准分析中国海关、中国税务等政府机构在疫情背景下制定的各类政策,最终敲定了高效、快速、灵活的业务操作方案,仅仅用了6个半小时,上述所有环节均被打通,所有细节和风险均被一一锁定和规避。与国外同事密切合作、与清关企业有效沟通,为保障物资顺利进关提供了支持。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后面的每一批货物清关,都得以顺利完成。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都说机场、车站等公众场合,是危险之地。但是每一批货物到了机场,都得有人去把它运回集团。从2月1日第一批货物运抵昆明,到目前,累计7批物资运抵昆明机场,公司驾驶员任重远、王辉、许亚兵就和刘旭、王牧等疫情防控小组工作人员一起,到机场接物资,一箱箱清点、一箱箱搬运,运回集团,又一箱箱扛到楼上,逐一清点、交给集团入库……而作为年龄相对较小的任重远,从2月1日到2月12日,每天都在外奔跑,到机场接运物资,到省政府指定的应急储备仓库捐赠物资……
放假期间,党委工作部、综合办公室、财务部每天安排人员轮流到公司值班,做好相关物资采购,物资到货清点、收验,做实疫情防控基础工作,制定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相关工作方案,营造健康安全的办公环境,为复工复产做好准备。财务部经理、北隆赞公司财务总监孙飞虎春节假期人在河北老家,却一直在线上办公,联合财务人员统筹安排境内外资金,协调各金融机构及财务公司,在确保财务合法合规的情况下,开辟“绿色通道”,远程指导资金支付等工作。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还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频繁外出,没有谁不会感到担心与害怕。但是,海投公司这群抗“疫”路上的“逆行者”,当公司需要时,却没有一个人退缩,而是一往无前。因为他们深知,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
陈秀兰/报道